突如其來的收購打破了光伏行業久違的平靜。硅料龍頭通威股份(600438.SH)計劃耗資不超過50億元取得潤陽股份不低于51%的股權,收購完成后,潤陽股份將成為通威股份的控股子公司。
具體來看,通威股份擬與潤陽股份、上海悅達新實業集團新能源有限公司等潤陽股份相關股東、江蘇悅達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悅達集團)簽訂《增資意向協議》,在前述協議簽訂后,由悅達集團對潤陽股份進行現金增資 10 億元;隨后通威股份以自有或自籌資金向潤陽股份現金增資,同時現金收購悅達集團前述增資 10 億元取得的潤陽股份股權,合計取得潤陽股份不低于 51%的股權。
本次收購對整個光伏行業來說具有重要意義。這是光伏行業首次巨頭之間的整合。而這一賣一買之間,也折射出行業周期的變遷。
迫不得已的賣
潤陽股份是光伏電池行業的一梯隊公司。這家公司核心產品為太陽能電池片,2022年電池片業務占其總收入的98.68%。2020年至2022年,公司營收由47.98億元增長至220.38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14.32%,業績增長迅速,彼時其行業出貨量排名也一直穩定在全球前三。
作為行業明星企業,潤陽股份的轉折點來源于IPO失敗。2022年業績騰飛之時,潤陽股份也意圖像其他一線光伏企業一樣上市。2022年3月,潤陽股份IPO被受理,同年11月通過上市委會議,2023年6月公司IPO獲批。
令人唏噓的是,在獲批12月之內,潤陽股份上市進程無任何消息,直至近期注冊批文到期。
根據InfoLink Consulting數據,2023年潤陽股份光伏電池出貨量已跌至全球第五,而2020年至2022年三年間(PV InfoLink數據),潤陽股份電池片銷量均位居全球第三名,期間歸母凈利潤分別為5.13億元、4.86億元和20.4億元。到了今年上半年,潤陽股份已不在前五排名中。
比名次下滑更危險的,是潤陽股份岌岌可危的負債。由于公司未披露2023年年報,這里以2022年數據為基礎。2020年至2022年,公司資產負債率分別為75.48%、81.39%和79.17%,流動比率分別為0.87、0.89和0.82,速動比率分別為0.76、0.78和0.62。與同行業其他上市公司相比,作為非上市企業,潤陽股份受限于融資渠道狹窄,資產負債率很高,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較低,債務壓力很大。
有息負債方面,截至2022年底,潤陽股份有息負債41.68億元,是其歸母凈資產的94%。有息負債中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為9.12億元,短期借款18.58億元,長期借款13.98億元。
除了要還過去的“債”,潤陽股份還要應對如今的“卷”。
潤陽股份的“卷”從此前IPO項目中便可看出端倪。在IPO擬募資項目中,計劃募資40億元,其中20億元用以投入年產 5 萬噸高純多晶硅項目(上游擴張),5億元投入年產5GW異質結電池片生產項目(核心產品電池片更新換代),其余15億元補充流動資金(資金鏈緊張)。
近幾年正是潤陽股份的核心產品電池片更新換代時期。作為P型電池的代表,PERC技術轉化效率已接近極限。N型電池由于具有弱光性好、壽命長、適合雙面電池設計及效率高等特點,因此是未來主流的電池。在N型電池中,TOPCon、異質結等新型電池技術的光電轉換效率均已取得突破,已進入大幅商業化量產階段,產業化進程提速。為了趕上行業更新速度,潤陽股份不得不再度投資新建產能,負擔更重了。
此外,在整個行業光伏一體化的潮流中,潤陽股份還要向上下游延伸產業鏈及搶占海外市場份額,需要持續在光伏產業鏈多個環節增加資本性支出規模。而光伏行業新建項目對資金的需求較大,且潤陽股份只能通過債務融資方式補充資金投入缺口,再配以貨幣資金、應收票據、房產、土地使用權、生產設備等資產作為抵質押物以獲取債務融資,截至2022年末,公司受限資產賬面價值占總資產比例為35.82%。
雪上加霜的是,受制于近兩年光伏行業整體價格下行,今年上半年行業公司巨虧成為主題。和潤陽股份業務結構接近的愛旭股份(600732.SH)預計凈利潤為虧損14億元至20億元,扣非為虧損21億元至27億元,與上年同期盈利13.09億元相比,業績大幅下滑。
IPO失敗導致潤陽股份資金鏈緊張問題暴露,而整個行業陷入業績虧損泥潭又加重了潤陽股份本就沉重的資金鏈負擔,賣是迫不得已。
另辟蹊徑的買
買方通威股份一直有一顆想做龍頭的心。
通威股份本是硅料和電池片行業的雙龍頭,伴隨著行業一體化發展,2022年開始在全產業鏈加速布局并擴充產能。以組件行業為例,通威股份以前組件業務涉及較少,兩年擴產后就以31.11GW的出貨量列2023年全球光伏組件出貨量榜第五,增長迅速。
正當通威股份準備繼續加速時,巨額定增的終止讓其擴產按下了暫停鍵。2023年9月,通威股份公告終止160億的定增計劃。此前,公司曾公告擬通過發行股票募集資金160億元用于產能建設。
產能擴張受限,通威股份只能另辟蹊徑,選擇收購產能。潤陽股份是一家優質光伏企業,業務涉足工業硅、多晶硅、硅片、組件、光伏電站等光伏產業鏈,已形成工業硅產能 5.5 萬噸、多晶硅產能 13 萬噸、拉晶產能 7GW、切片產能 10GW;產業鏈中游形成高效太陽能電池片產能 57GW;產業鏈下游形成組件產能 13GW,并適當布局部分光伏電站業務。在海外,潤陽股份已在美國、泰國、越南等地建設了產能布局,能夠滿足海外市場溯源要求。
對于此次收購,通威股份也明確表示是為貫徹落實有關部門關于引導光伏產業有序健康發展的相關意見,促進行業優質資源整合,減少社會資源浪費和產業低效競爭,提高光伏行業的整體效率。
本次收購對于行業來說,或意味著轉機臨近。近年來,光伏產品價格暴跌,行業陷入虧損,而行業巨頭的倒下與吞并往往帶來的是出清的結束。
對于通威股份來說十大實盤配資平臺,風險和挑戰并存。今年上半年,公司預計實現凈利潤虧損30 億元至33 億元左右,去年同期則為盈利132.7億元。截止3月底,公司賬面還有資金283億元,收購壓力不大,但資產負債率已達到59.27%,創出近5年新高。與此同時,面對行業的冬季,“廣積糧”對于一家超800億市值的公司來說,或更為穩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