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是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先手棋、突破口。一體化示范區設立以來炒股配資平臺網址,堅持制度創新與項目實施雙輪驅動,體現了“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的戰略要求。
一是生態綠色的本底更加鮮明,自然生態建設扎實推進、環境協同治理成效顯現、綠色低碳路徑穩步探索、生態價值轉化實現破局,元蕩岸線生態修復及功能提升工程實現23公里岸線貫通。
二是一體化的特征更加凸顯,頂層設計取得新的突破、基礎設施網絡持續完善、民生共建共享不斷深化、要素跨域流動日益便捷,全國首個跨省域國土空間規劃《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正式發布實施。
三是發展的動力更加強勁,經濟發展總體平穩健康、科技創新能力加快積蓄、產業載體能級穩步提升、資源利用效率不斷提高,區域研發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3.4%。
四是示范區的風采更加彰顯,制度創新示范走在前列、樣板空間示范加速顯現、共同富裕示范不斷引領、數字轉型示范蹄疾步穩,形成112項具有開創性的一體化制度創新成果,38項面向全國復制推廣。
日前,華為上海西岑公寓項目主體結構完成,進入玻璃幕墻施工階段。張海峰攝
新時代新征程上,要加快一體化示范區建設,“加快從區域項目協同走向區域一體化制度創新”。要立足變局,順應全球變革趨勢,力求可持續發展;要著眼全局,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構建新發展格局;要開辟新局,突出長三角先行引領,推進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
強化高質量科技創新驅動——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一體化示范區應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跨區域協同,不斷塑造新動能新優勢。
一是協同推進創新策源能力建設。青浦西岑科創中心明確為上海建設全球科創中心的“四梁八柱”之一,應聯合吳江高鐵科創新城、嘉善祥符蕩創新中心等創新組團,共同爭取在數字經濟、綠色低碳等領域布局重大科學裝置,深化應用基礎研究,力求產生一批“從0到1”的原創性突破。
二是協同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比如,依托青浦復旦國際融合創新中心、浙江大學長三角智慧綠洲創新中心、蘇州大學未來校區建立示范區國家大學科技園,為復旦、同濟、浙大、蘇大、清華等高校人才提供低成本創業空間,為長三角企業提供從概念驗證、中試熟化、小批量試生產到規模化生產的全時場所。
三是協同推進跨域聯合科技創新。比如,支持發起成立一體化示范區科技創新共同體、一體化示范區新型研發機構,進一步利用大院大所人才優勢、學科優勢,開展關鍵技術聯合攻關,鼓勵龍頭企業牽頭成立跨區域創新聯合體。
強化高質量現代產業支撐——
一體化示范區產業發展規劃明確了數字經濟、創新經濟、服務經濟、總部經濟和湖區經濟產業方向,強調加快形成現代產業體系,破解“大的產業不新、新的產業不大”格局。
一是協同培育產業生態。一體化示范區在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領域具備比較堅實的基礎,初步形成了內部的產業生態和鏈條閉環。下一步,要聚焦數字經濟核心關鍵領域,加快發展“D”(大數據產業)、“I”(集成電路產業)、“G”(5G、6G產業)、“I”(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產業)、“T”(數字貿易產業)、“A”(人工智能產業)、“L”(數字研發服務業),協同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名副其實的“DIGITAL”(數字)產業高地。
二是協同打造未來產業。比如,深化研究細分產業賽道,依托區域資源稟賦和優勢創新領域搶占未來產業發展制高點,推出一批創新應用場景,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
三是協同建好跨區域高新區。要建立完善跨區域園區共建合作機制,制定實施統一的高新區科技創新規劃、產業發展規劃、項目指導和準入標準,構建更大范圍區域一體的產業創新鏈,共同打造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
強化高質量要素市場配置——
在長三角著力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先行區的大背景下,一體化示范區是“一個基于行政區劃又超越行政區劃的綜合性概念”。如何進一步推進區域協同發展,消除市場分割和邊界效應,是構建統一大市場的關鍵所在。一體化示范區要積極發揮毗鄰近域先行示范,建設“先行區中的先行區”。
一是協同打破要素流動壁壘。要探索完善要素一體化市場制度建設,破除資金、人才、技術、數據等要素流動隱性壁壘,加大主要領域、關鍵環節的制度創新力度,進一步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二要協同深化多元主體參與。比如,充分挖掘由高能級主體構成的開發者聯盟潛力,發揮其在資源導入、鏈接全球的優勢,吸引國際優質資源,調動相關央企、國企參與建設的積極性,支持民營企業公平參與一體化示范區重大戰略。
三是協同完善跨域基礎設施。加快推進一體化示范區市域鐵路以及能源、市政等基礎設施建設,并結合“東數西算”集群建設以及一體化示范區智慧大腦(二期)建設,進一步打通數字世界“斷頭路”,積極探索數據跨區域流通的有效路徑。
一側是蘇州吳江,一側是上海青浦,全長586米的慢行橋飛臥在元蕩湖上,助力一體化示范區跑出“加速度”。海沙爾攝
強化高質量生態價值轉化——
生態是一體化示范區的特色和亮色,綠色是一體化示范區的本色和底色。要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推動“綠水青山”更加充分轉化為“金山銀山”,打造生態優勢轉化新標桿,更好詮釋“有風景的地方就有新經濟”。
比如,協同建立生態產品目錄清單,探索跨域一體的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樣板間”路徑,積極開展跨區域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科學評估生態產品價值。特別要協同建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為長三角打破“碳關稅”壁壘探索有效路徑。
又如,協同拓展“四權”市場交易場景,探索出讓、租賃、買賣、抵押等生態資產產權和生態產品交易,在省際毗鄰地區及跨省域對口支援地區推進排污權、用能權、水權、碳排放權市場化交易改革,制定林地濕地補償、水域整治修復等與耕地、建設用地增補掛鉤協調辦法,完善公共資源要素交易機制。
再如,協同構建綠色金融服務體系,探索共同建立“兩山”合作社,創新綠色債券、綠色信貸、綠色保險、綠色基金等產品,構建以生態信用評級體系為依據的信貸產品。
強化高質量共同富裕路徑——
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一體化示范區應加快構建一體化引領共同富裕的體制機制、政策框架,在推進共同富裕上先行示范。
比如,協同拓展居民增收路徑。加快建立一體化就業市場,推動勞動者跨域同等享受就業服務和政策,進一步提升農民的經營性、工資性、財產性、轉移性收入。新形勢下,可積極探索農村集體用地入市的有效路徑,復制推廣“飛地抱團”等強村富民模式,并進一步強化困難群體兜底保障。
又如,協同深化公共服務共享。加強跨區域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和制度銜接,建立健全生活配套基礎公共設施,著力打造“全齡友好型城市”,加快實現“15分鐘生活圈”全覆蓋。同時,統籌推進物質與精神共富,深入挖掘一體化示范區的紅色文化、江南文化、海派文化元素,講好示范區故事,增強全球敘事能力。
(作者:華略智庫長三角研究院院長、上海市開發區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夏驥)炒股配資平臺網址